0%

瞎写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早晨被旁边地铁施工地上很有节奏的钻地声给惊醒(神奇的是,梦里也同样听到了节奏的敲打声),抬头看了下挂钟才7点多,我强迫自己再睡会儿,毕竟好不容易赚来周末懒觉的机会。

人往往是这样,强迫自己越不在乎的东西,却越会关注,尤其是钻地的节奏仿佛心脏跳动的频率,整得我难受。既然这样,那行吧,我就用手机的音乐来强行覆盖它。

还是没用,惹不起,那总还是躲得起。穿衣,刷牙,洗脸,收拾东西,出门。带上了电脑和一本五月份计划要看完的书。

这本书是柴静的《看见》,今天下午刚好读完。如果从翻看第一页算起,读这本书少说也有半年了,当然,真正开始看这本书也就上个月底的事。我有时会跟朋友说,我有松鼠癌,买回来的书只会屯着当收藏品。于是4月底突然想改改这种状态,哪怕强行自己一个月读一本技术以外的书。于是,开始计划分解,一个月30天,一本书按章节算,每天要看多少章节,粒度细到每一天的完成额度,看书时间是每天睡前躺床上的功夫。

还是来说说《看见》这本书吧,作者柴静是一位美女记者,剪了一个比齐肩短的发型(当时我截她照片发给朋友看,朋友说长的像鲁豫,还真的是)。这本书,也是柴静对自己在央视的一个小总结,是她个人的一些思考。我网上还特意找了这本书发布会的视频资料,发现她跟白岩松,崔永元,罗永浩都非常的要好。

读柴老师的书,最大感受就是必须要认真阅读,不然思路会接不上,因为她陈述这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引入另外一件事,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却有一定联系。书里面讲述了她采访过的一些真人真事,好多人及事其实也是我们耳有所闻的。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静的书,不会有太多让你感到不适的地方。客观地来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带你浅浅地经历她在央视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见的难忘的一些人物和场景。

书中好多次提到陈虻这个人,他是柴静的导师,看得出来她很敬重他,而且也通过陈虻这个人,让我感受到央视牛人太多,工作有多拼,不过也毕竟是央视这个大平台。书中提到有一次年会上,小崔居然能请来赵本山,郭德纲以及罗大佑,也是牛的不行。
在接触《看见》之前,对于柴静我算是一无所知,既然能出书,又是名记,也算是一名“成功人士”。《看见》虽然是柴静10年从业来的自传性作品,和其中我看过的名人自传《乔布斯传》比较起来,《看见》对于作者自己的成功方面和经验描述几乎没有,除了表现的谦逊之外,她运用了超多的细节描述和心理描述来还原了作者本人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的过程。

坦白说,《看见》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没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陈述让我感到别扭,所以中间有把这本书搁置,但是庆幸的是我读完了,感受颇丰。柴静的主要工作是采访,这就要求她务必去接触一些具体的人物,具体而细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琐碎,或热门,或悲痛。今天刚好是汶川地震十年,十年前的今天发生地震时,她在美国,看到报导之后,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她从美国报纸上剪下两张报道地震的照片放怀里并第一时间去了现场。柴静的每一次采访,每一个报道,即使她是简单记录,字里行间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她天生对细微事物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